「网络舆情分析」略论我国舆情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北京飞鹰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公司 北京舆情监测软件

「网络舆情分析」略论我国舆情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2019年5月15日 公司新闻 0

「网络舆情分析」略论我国舆情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产业面临挑战「网络舆情分析」
  我国舆情产业起步较晚,行业还处于市场培育期,产品、技术、设备、服务亟待成熟,参照体系及评价机制亟需健全,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结算的保障性不强。除此之外,我国舆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一)专业舆情分析师储备和培养不足「网络舆情分析」
  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专业舆情软件的监测和分析能力不断进步,许多舆情监测机构宣称依靠软件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得出结论,仍然需要舆情分析师结合软件数据撰写舆情报告。现目前国内的舆情分析师大多数由传统的新闻宣传工作者转型而来,不仅在数量上存在很大缺口,在质量上也让人担忧。舆情分析对于专业性要求特别高。它要求业者有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等众多专业基础知识。没有这些专业训练,便不可能有真正的舆情分析。但是这些人才到处都欠缺,遑论兴起的舆情分析。所以,这个行业缺乏基本的人才储备。
  专业的舆情分析师培养需要技术支持、数据分析与信息传播的结合,对硬件和软实力的要求较高,但是目前相关培训的物质投入及师资队伍建设都不尽如人意。伴随着舆情监测市场的火爆,舆情监测培训市场成为了一块很大的利益蛋糕。从人民网、新华网等领头大军到各级地方,国内不仅出现了众多从事舆论监测培训和发证的机构,而且各地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与舆情相关的培训也是层出不穷。培训班大多收费不菲,但是各家授课质量参差不齐。甚至由于缺乏对于网络舆情的科学认识,没有全国统一的培养大纲和能力标准,在处置问题的技巧上都有所差别。这些培训机构还普遍存在职业素质与能力结构标准不够细化,开设的课程与实际存在脱节等情况。
  (二)舆情产业链条建构不足「网络舆情分析」
  我国的舆情产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充分。舆情产品较为单一和低级,市场主体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使是最早涉入舆情产业领域的人民网,“截止目前也仅仅形成了初步的舆情监测平台及其报告、咨询、建议等初级产品。另外,部分公司也还只是定位于针对政府机构、大型企业的舆情危机的整体对策提供商,其业务一般集中于初级的网络舆情管理、广告销售、电商在线分析,产业链条显得简单而又粗疏。” 部分舆情监测中心更像是体检中心,而不具备预警和危机应对功能。舆情产业应该是一个从舆情监测、分析、预警、再到发生危机后的处理应对等多个环节组成的产业链条。用户需要的是高质量的监测平台加专业的舆情服务,而不仅仅是一个监测软件。
  除了把产业链做长,还要把产业链做宽。传统的舆情软件主要围绕互联网舆情搜索与监测进行,没有体现出行业互联网舆情还两份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的特点。面对大数据舆情,系统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面向行业的细分,比如政府版、教育版、环保版、医疗版等,并且和行业固有工作密切结合。在形式上,“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不仅仅是给用户提供浏览器或者APP方式的手机客户端,而是要研发多元化的输入模式的搜索、精准的内容返回、个性化的搜索体验。”
  (三)舆情行业规范建立不足「网络舆情分析」
  舆情监测行业作为一个发展没有几年的朝阳产业吸引着大量的资本进入。由于目前有关管理部门尚未出台严格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商业网站、传统媒体、广告公司、营销公司、公关公司纷纷涌进这个行业。这些舆情监测机构各有其服务目的与经营原则。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和准则,相关法律法规滞后,行业乱象不断。不规范的业务运作使得“网络水军”、“网络删帖”等大量出现。有资料显示,这种同时兼营网络删帖业务的舆情监测公司在行业内大概占20%。这些乱象渐渐成为一种专业化的营销和公关手段,在影响舆论的过程中,凸显出许多负面性问题。
  另外,恶意竞争、剽窃舆情报告的现象在行业内也屡见不鲜。市场上大量存在未经认证的同类软件,在舆情监测产业壮大的同时,呼吁推动舆情服务业透明化、规范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多。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