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全面提升监测机制

北京飞鹰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公司 北京舆情监测软件

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全面提升监测机制

2022年4月12日 公司新闻 0

全媒体时代,由社会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呈现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随着论坛、微博、贴吧、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载体的不断更新迭代,公众在网络舆情事件传播中扮演的角色从关注者、点赞者、评论者、转发者,演变为记录者、创造者和商业化运营者。公众对社会舆论的参与度呈快速上升趋势,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公众对特定事件表达观点的载体,是社会舆论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虽然,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在不断提高,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网络新闻用户数量超过7.71亿,全媒体时代媒介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网络舆情的发展,但是网络舆情的治理和监测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国内人口基数大、网络舆情管理困难、新媒体欠缺引导舆论的能力、网络舆情检测机制还不够成熟、舆情监测分析信息采集不全面等问题较为突出。 

 因此,我们要正确认知网络舆情本身具有的正向和反向影响效应。例如许多具备正能量的信息,通常先从网络平台释放信息,再由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进行转发和跟进,形成一定关注量级后,彻底迎来全媒体的爆发。这种由点到线再到面,从而形成多渠道、多路径的“病毒式”传播方式,速度快、覆盖广,往往取得令大众满意的效果,对于不少以往因种种原因被忽视的群体,政府帮扶、社会捐助等方式能在舆情发生后迅速跟进。  同时,网络虚假新闻层出不穷。信息真假莫辨、鱼龙混杂,给虚假新闻安上了翅膀,使其传得快、传得远、传得凶,表现形式也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当这类虚假信息或反转新闻频繁出现,占用过多资源吸引社会关注度的时候,一些本该受到公众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却被其覆盖,这种非正常现象对社会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消耗与浪费。  

由于网络言论的自由性和匿名性,网民不必为自己发表的言论负责,一些偏激、情绪化、非理性的发言就会在网上出现,同时也有可能产生联动效应,影响到其他受众者对舆情事件的看法。近年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官媒也通过转发一些网络舆情事件引导群众的理性思考,通过报道具有积极意义的热点事件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官方媒体、新兴媒体以及许多具备“名人效应”的自媒体,都应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舆情的引导和治理中,形成具有行业准则的相关条例,探索建立促进全媒体时代良性发展的评价机制,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政府也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和建立相关制度,全面治理网络舆情、完善监测机制、创新监测方式、提升监测效果,维护和谐的网络氛围、净化网络环境。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